在台灣講求溯源與品質的消費時代,一家默默深耕水產養殖、以穩定產出與極致鮮味為信念的新品牌,正悄悄掀起一場來自海洋的鮮味革命——「萊特鮮」。
這不只是一間養殖場的故事,更是一位水產人對「好吃」執念的落實過程。品牌創辦人自小寒暑假便往返台北與宜蘭,耳濡目染於北館與北門市場魚貨交易的現場,從跟著舅舅採買魚貨開始,記住了什麼叫做海鮮的真實風味。這些記憶在他成年後讀水產養殖系、走入產業現場時,成為最核心的比較基準,也讓他立下決心:「我要養出比天然更好吃的蝦與魚。」

結合師法自然與科技實力的「鮮」哲學
創辦人名字中有個「光」,英文是 Light,而學生時代的綽號「賴打」,成了品牌命名靈感的起點。「萊特鮮」這個名字不僅諧音「來一客鮮」,更傳遞出品牌希望帶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——新鮮、明亮、值得信賴。
不同於多數傳統水產業依賴天氣與自然環境的不可控因素,萊特鮮選擇走一條穩定量產的科學路線。品牌旗下「萊特鮮蝦、魚藻養殖場」採用符合 TGAP 台灣產銷履歷標準的 SOP 流程,從 SPF(無特定病原)蝦苗起步、導入生物安全的溫室隔離環境,到全程無化學藥物養殖,每一步都經過精密設計,確保品質如一。
更進一步地,萊特鮮推動魚藻共生系統,不僅提升水質循環效率,也減少資源耗損,真正實踐「師法自然、輔以科技」的品牌理念。

從白蝦到蒲燒鱔,每一口都有履歷
目前萊特鮮的核心產品包括:
- 萊特鮮白蝦
- 萊特鮮草蝦
- 萊特鮮蒲燒鱔
這些產品擁有產銷履歷認證,不僅穩定供應,更具備生食等級的鮮度與安全,深受餐飲市場與消費端好評。
因應顧客需求,品牌也陸續推出:彩虹鯛、海鱸魚與石斑魚等多樣水產,形成完整的產品線,從日常餐桌、頂級料理到外銷市場皆可因應。
創業初心:養出比天然更好吃的魚蝦藻
多年擔任水產養殖顧問,創辦人見過太多投資業主受限於技術、管理與供應鏈整合,無法有效建立穩定的產出系統。因此,他決定以自創品牌為修行場,實踐「total solution」的整合式養殖模式,從產地管理到品牌營運一條龍,並將這套模式作為顧問服務,向外輸出。
這樣的養殖哲學不只是為了企業營運,更是一種對「食物哩程」的反思——讓在地優質產品留在台灣消費者餐桌上,而非遠走海外;讓都市人吃到的,不是冷凍庫裡數千公里外的鮮味,而是枋寮基地當日收穫的溫度與風味。

穩定生產 × 品質優先,打造新一代水產標竿
「萊特鮮不是靠天吃飯的水產業。」這句話說明了一個核心價值:在氣候變遷、海洋資源日益不穩的時代,穩態養殖技術將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。對於品牌而言,「好吃」不只是感官體驗,更是一種可被複製、被驗證的養殖成果。
每一尾白蝦、每一份蒲燒鱔背後,都是數據化、流程化、標準化的產出,這不只是技術的成功,更是一場漁業產業升級的實踐。
放眼全球,從枋寮出發
未來,萊特鮮不只持續深耕台灣市場,更希望將其穩定量產與顧問服務模式推向國際,透過知識經濟輸出、縮短食物哩程,實現「漁養天下,技留台灣」的遠景。透過品牌的推廣與專業顧問網絡的建構,萊特鮮正朝著讓全球更多城市消費者享受到更安全、更可持續水產的方向邁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