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現今快速變動的居住環境中,「家」不僅是遮風避雨的住所,更是人生不同階段的情感載體。創立於台灣的 卡特室內設計(Carte lnterior Design),正是以「找到屬於每個人的美」為使命,透過傾聽、理解與專業設計,為每一位客戶規劃出一條專屬於自己的「理想生活地圖」。

美的三部曲:存在、接近、實現
卡特室內設計的理念,簡單卻深刻。總監 Liz 強調: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美學。」品牌從「美存在」出發,承認每個人天生對美的感受;進而「接近美」,以設計的專業提煉個人品味;最後「實現美」,將理念落實於空間,讓生活與美感自然融合。這樣的思維,讓卡特成為不只是設計空間的團隊,更是陪伴屋主探索自我與生活故事的旅伴。
以「地圖」為名,從心出發
「Carte」在法文中意為「地圖」,正呼應品牌的初衷──幫助人們找回遺失的生活樣貌。每一次設計案,都是卡特與屋主共同描繪的路線,最終抵達專屬於他們的理想家園。

代表作品:從音符到生活興趣
卡特的作品屢屢受到矚目,其中《音樂之紗》案例更榮獲國際設計大獎 iF Design Award。屋主熱愛鋼琴演奏,設計團隊便將音樂的律動融入天花板弧形造型,既遮掩了結構大樑,又讓旋律的感受化作生活中的視覺語言。
另一個引人注目的作品《尤頓尼培育庫》,則展現卡特對「生活細節」的洞察。屋主興趣廣泛,從露營、品酒到潛水不一而足。設計師在空間中弱化多餘造型,專注於細節處理與收納動線的規劃,讓各種物品都有歸屬,不僅滿足功能,更凸顯生活的多元樣貌。
匠心堅持:從材料到服務的全方位把關

卡特的價值不僅在於設計,更在於對品質的追求。每一項工程都由配合已久的工班施工,確保落實細節。若市面上無法找到合適材料,團隊甚至會特別客製,像是為案場打造層層原木桌腳,或特製漸層玻璃門片,從原料挑選到測試、施工,歷經多次調整,只為呈現理想的效果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這支木工團隊正由她的先生親自領軍。他不僅以精湛的專業工藝支撐每一件作品,更以滿懷責任的態度與細膩的手法,守護每一道線條與細節的完美。而她本人在這個行業深耕逾十年,累積了豐富的專業經驗與獨到的設計美感。她總能將設計理念與生活感完美融合,帶領團隊以緊密協作的默契,共同實現一個又一個兼具質感與溫度的空間作品。
總監 Liz 本人親自參與每一場洽談,透過深入理解生活習慣,引導屋主描繪自身的需求。例如針對有幼兒的家庭,她會建議在玄關設置矮櫃,方便擺放「媽媽包」;對於喜歡烹飪的人家,則透過討論買菜、整理、烹調的流程,設計最符合動線的廚房。這樣的專業引導,讓客戶往往驚喜於:「卡特比我們更懂我們的生活。」

客戶回饋:超越期待的服務
「把我們家設計得很美!」是卡特最常聽到的讚美。除了設計本身,許多屋主更驚訝於團隊的細緻服務,甚至入住後臨時想加裝掛勾,卡特都會提供款式建議與安裝位置規劃。Google 地圖上的評論篇篇真誠,字字洋溢著感動,見證了品牌在客戶心中的價值。
團隊文化:在支持中成長
卡特同時重視內部團隊的幸福感。公司設有員工廚房、休憩小閣樓,還能隨時走進對面公園取材靈感。設計師們在繁忙之餘能透過料理或短暫休息重新充電,也常有心靈交流與討論。總監Liz 認為,只有團隊彼此理解與支持,才能在服務客戶時展現同理心,將細膩觀察轉化為美好的設計成果。

展望未來:讓美感走進社會
除了持續為客戶提供最完整的服務,卡特也計畫將美感教育融入更多場域,像是與學校合作課程或舉辦展覽,讓「美」不再是遙遠的概念,而是自然存在於日常。未來,卡特還希望利用空間舉辦講座、課程或小型展覽,拓展更多元的生活視野。

最後
在 AI 與系統化流程快速普及的今日,卡特室內設計堅持的是「不可被取代的價值」真誠的傾聽、專業的細節把關,以及對生活本質的關懷。正如品牌名「Carte」所寓意的,卡特不僅繪製家的藍圖,更為人們勾勒出一張專屬於自己的生活地圖,指引他們走向理想與美感兼具的家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