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新北三重的「餃麵 沖繩雞白湯拉麵」,主打雞白湯拉麵、手工煎餃與舒肥叉燒,店面外觀也別具風格,門口停放著一輛重型摩托車,為空間注入鮮明個性,吸引不少車迷與美食愛好者駐足!品牌創辦人親赴沖繩,學習製作最原汁原味的雞白湯湯底,回台後歷經數十次調整,最終以12小時老火細熬、結合新鮮蔬果與低溫屠宰認證土雞所熬成的濃郁雞白湯,打下口碑基礎。這不是一碗迎合潮流的拉麵,而是一碗吃得出初衷、喝得出堅持的湯頭。

養成系雞白湯,一口喝出真材實料
「餃麵」的招牌雞白湯,是將合格檢疫的台灣土雞與多種蔬果一同燉煮,再經打水與過濾製成。全程不添加味精與人工香料,僅以少許鹽調味,湯色乳白濃郁,風味層次卻輕盈鮮明。這份純粹的湯頭,是店內每一碗拉麵的靈魂,也是許多回頭客讚不絕口的關鍵。
手工煎餃,包進台灣溫體豬與職人精神
除了拉麵,煎餃更是「餃麵」的另一項代表作。堅持每日現包、現煎,豬肉餡選用當日現宰的合格溫體豬,由老闆親自調味,無配方表、無量杯,只靠味覺直覺與經驗堆疊出的比例與火候。餃子外皮香酥,內餡多汁飽滿,不少客人一試成主顧,直呼「這顆餃子,有靈魂」。
舒肥技術重塑叉燒印象,注入港式靈魂
對於傳統日式叉燒過於油膩、口感偏軟的印象,「餃麵」選擇重新詮釋。創辦人家中從事港式燒臘多年,將過去熟悉的叉燒技術結合現代舒肥工法,製作出保留多汁口感卻不失彈性的叉燒片。特別加入淡淡米酒香氣提味,整體風味細膩平衡,跳脫一般拉麵店的標準設定,打造出具有記憶點的獨特口感。

每項器具與食材皆經檢驗,用食安守住每一口
食安是品牌經營的核心信念之一。無論是供餐用的碗盤、廚房所用器材,還是每日進貨的蔬菜與肉品,全數經合格檢驗並公開張貼於店內。這份「看得見」的透明誠意,不只是一種保障,更是讓顧客「吃得安心」的實質承諾。
「回不去」的拉麵記憶,來自一碗湯的真誠
曾有一位榮總心臟科的護理師,在天母店初次品嚐後便成為死忠鐵粉。她坦言原本多年只吃固定品牌的拉麵,認為「那就是最好吃的」,但在喝下餃麵的雞白湯後,立刻放下筷子笑說:「完了,我回不去了。」這樣的顧客回饋,或許比任何廣告更具說服力。
從廚房出發,讓熱情持續發酵
「餃麵」的創業初衷其實很簡單——做出一份連自己都想天天吃的料理。這份對手工的堅持與對食材的講究,不只是品牌定位,也是創辦人每日親身實踐的信念。從湯頭、叉燒、煎餃到蔬菜處理,每一步驟皆以「做給家人吃」的心情完成。
創業初期的確不輕鬆,資金壓力、設備到位與人力分配問題層出不窮。但即使再困難,也不願為了節省成本而放棄品質。正是這種「不妥協」的精神,讓餃麵逐漸累積出一群願意為它排隊、甚至特地前來的忠實客群。

好吃是基本,好好做才會被記得
對創辦人來說,創業不是靠熱情衝刺,而是日復一日的耐力戰。他認為,保持初心固然重要,但更關鍵的是能否把這份熱情轉化為可執行的計劃。資金管理必須務實,營運不能單靠感覺,每一筆支出都需要精算、預留風險緩衝。面對市場變動與客流起伏,也必須隨時調整方向,避免過度堅持原路而錯失成長機會。
此外,流程制度化是穩定品質的關鍵,能減少對個人經驗的依賴,提升團隊效率。創業初期固然事事親力親為,但若想長久經營,必須學會授權與建立信任。找到理念一致、願意並肩作戰的夥伴,是能否走遠的關鍵之一。
他強調,創業者應時刻回望當初的動機,是為了做好一碗湯、一道餃,還是為了讓更多人感受到用心料理的溫度。唯有不忘初衷,才能在現實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。
下一步:走得更遠,但不離初衷
隨著市場口碑逐步累積,品牌已規劃未來拓展至全台,並設立中央廚房。不為提高速度,而是為了讓每家分店都能維持同樣細緻的水準與品質。一顆餃子、一碗拉麵,若要跨出地區發展,就需要系統化支持與對品質一致性的控制。
預計中央廚房將以每日新鮮備料、定溫配送為核心,並招募一群對料理有熱情、願意手工製作的夥伴,共同維持「吃得安心」這份初心。品牌目標從來不在擴張數字,而是希望讓更多人,在各地都能嚐到那碗濃郁、純淨、值得記住的雞白湯。
「餃麵」的存在,證明了一件事:即使在競爭激烈、標準化成風的餐飲市場裡,只要願意從一顆煎餃、一碗湯頭開始把細節做到極致,就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與市場。